台北西區扶輪社

Rotary Club of Taipei West

[例會演講]台北市長照工作發展與未來~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副局長 陳正誠 主講

分享至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定義,一個國家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數達7%時,稱該國家為「高齡化社會」;達14% 時,稱為「高齡社會」;達20%時,稱為「超高齡社會」。臺灣已於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推估2025年將轉為「超高齡社會」。臺北市老化程度相較於臺灣的狀況顯然更為快速,於2014年進入「高齡社會」,2022年業已轉為「超高齡社會」。從健康的角度而言,人口老化產生較多的醫療需求與長照需求,臺北市醫療資源相對充足,但長照則是必須積極面對與因應的議題。


長照需求分為失能人口與失智人口的照顧需求。統計至2023年5月,臺北市65歲以上人口有53萬多人,占全市人口的21.41%。依據衛生福利部長照2.0計畫之推估,臺北市失能人口有10萬餘人,失智人口有4萬多人。為因應「超高齡社會」的衝擊,臺北市積極佈建長照設施,提供多元服務,透過健康促進、活耀老化及整合長照資源等策略,使市民健康樂齡、老有所養、尊嚴終老。


臺北市長照工作之推廣歷經幾個階段,2009年開始基礎資源佈建,亦稱為長照1.0;2016年發展特色創新方案;2017年銜接中央長照2.0計畫;至2023年著重穩定佈建長照服務量能。目前長照工作之策略在於提升 跨局處合作效能,動態整合長照單一窗口之服務項目,佈建多元長照設施,優化長照資訊系統,以及持續開發創新長照服務方案。


長照資源中最受市民期待的是住宿式長照機構之佈建,臺北市長照委員會下設「設施、環境資源建置組」整合相關局處業務範圍,共同盤點市有財產、校園校舍、社會住宅、都更建案,以及聯醫床位等空間,規劃轉 型或建置住宿式長照機構。對於失智人口之服務需求亦是一大挑戰,臺北市長照委員會下設「失智網絡組」,推動失智照護工作,工作主軸在於結合12區健康服務中心、醫療院所、社會局老福中心等單位,共同發展多元照護模式,目前共計設置11家失智共照中心(皆由醫院營運管理)、48處失智社區據點(醫院或NGO營運管理)。失智服務的重要工作,係經由失智社區篩檢網絡早期發現失智者,並轉介至合約醫院進行確診。另外,為減少失智照顧者的壓力負擔,以及提升個案與照顧家屬生活品質,除了針對照顧家屬辦理失智症照護課程,也辦理日間照顧與喘息服務。


65歲以上人口漸增,再加上出生人口下降,人口老化已是必然之趨勢。高齡化帶給社會之衝擊,以健康醫療及長期照顧尤為巨大。臺北市醫療資源雖相對充足,然其亦是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資源投入與制度轉換,才得以獲致現今的健康成就。長照工作亦需要長期投入資源,特別是各局處資源整合性參與,以發揮功效。在既有的基礎上,臺北市將繼續佈建多元長照服務機構與設施,提供穩定成長之住宿式長照床位與小規模多機能設施,滿足未來持續增加的長照需求。此外,創新服務亦不可或缺,未來將開發長照複雜性個案之服務方案,獎勵醫院參與長照工作,以利醫療與長照之銜接。最後,即使機構與設施等硬體增多,沒有長照人力亦無法提供服務,未來重點也需要穩定人力,創造高留任意願的工作環境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