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西區扶輪社

Rotary Club of Taipei West

[例會演講]醫者初心—從公民社會到生技開創~板橋社 羅浚晅 社長(Brain) 主講

分享至

兼顧國家多元發展需要,倡議臺灣再生醫療立法。

再生醫療係近年來迅速發展的新興專業領域,屢屢創造生技、醫療領域的重大突破,對於急重難症的治療開闢了新的可能性。然而,再生醫療有別於傳統小分子藥物治療,相關知識、技術尚未臻成熟,且具有高度之風險性與不確定性,現行特管辦法等法規命令已無法滿足醫療技術的進展與管理。
羅浚晅醫師表示,基於維護病人權益,再生醫療專法應具有前瞻性、開創性與完整性,在擔任醫師公會副秘書長期間,就積極投入再生醫療之立法過程,多次參與座談會,與產、官、學、醫、病等單位積極對話,並透過媒體投稿與節目專訪,釐清各界潛在的疑慮;在尊重病人健康權益、開創專業醫療發展及扶植臺灣生技產業的多元考量下,期待臺灣能在過去資通訊(ICT)產業外,再成功開創第二個護國產業。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臺灣醫療防疫表現,世界各國有目共睹。
羅醫師回想疫情初期的情況,時值過年期間,面臨口罩的缺乏,緊急協助口罩調度工作,在短短一天內即爭取到115萬片的外科口罩,大年初五開診日旋即展開全臺配送工作,讓第一線醫療服務得以正常運作。此外,也積極協助基層診所醫療人員各項防疫物資調度,如額溫槍、乳膠手套等,藉以安定醫心。
面對未知的新興傳染病,需要專業人員引導民眾正確的防疫觀念,避免錯誤的公衛行為導致疫情擴散,或因社會集體恐懼而影響國家防疫整備工作。羅浚晅醫師時任醫師公會發言人,自109年1月31日開始,於各大電視、廣播、新媒體中持續宣導正確防疫觀念,並在多次重大社會事件中,協助社會思辨、釐清事實的真相,如口罩分配、普篩爭議、磐石艦危機、部桃染疫事件、醫護人員身心照護、國產疫苗爭議、疫苗施打順序等。
而後世界各國在疫情幾波衝擊下,已逐步邁向與病毒共存,臺灣也在充分專業審酌衡量下,逐漸鬆綁防疫措施。111年5月,確診者急速攀升,羅醫師在接獲中央指令後,除居中協調精進大型篩檢站,紓解大量的篩檢人潮,亦參與研擬全球首創的「確診者居家照護」計畫。最終,在數月的努力下,讓民眾生活逐步回歸常軌。


醫界提出專業周延論述,協助民眾理解四大公投真實意義。
110年12月18日臺灣舉行公投,包含「重啟核四」、「豬肉進口」、「公投綁大選」及「三接遷離」等4項重大議題。羅醫師認為,臺灣身處在國家發展的關鍵時刻,醫界不能缺席!尤其是部分議題,被刻意政治操作包裝成食安爭議,過度引發社會恐慌紛亂。因此,在擔任醫師公會全聯會永續發展智庫副執行長時,分別於臺北(11/15)、臺中(11/21)、臺南(11/28)辦理座談會,與社會各界進行溝通,並在公投前夕(12/16)召開「守護臺灣健康大聯盟:臺灣醫界與公民團體對四項公投的呼籲」記者會,從醫學專業的角度出發,就核安疑慮、食品安全、國際經貿、能源轉型等議題做客觀務實的思辨,為國家發展提出周延完整的看法,讓民眾作出理性正確的選擇。
羅浚晅醫師說,在疫情期間,臺灣醫界與全民共同努力,守住國家、守住國民健康,堅守自己的道路,不讓各國紛爭侵擾,影響政府的判斷與施政,是臺灣防疫獲致成功的關鍵性因素。公投議題也是一樣,我們應該相信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而不是被許多應然面的價值論述所綁架,如何讓好的政策持續推動,相信自己、相信政府,也要相信臺灣。


醫療生技的發展不單是產業的佈局,更是國安層級的議題。
羅醫師表示,生技發展應尊重各相關專業領域,積極培植本土新創研發;更重要的是,對於病人生命及財產權益的終極保障。
羅醫師認為,臨床醫療於生技產業發展至關重大,藉由提升醫師與醫學生們對於醫藥研發乃至整體生技產業的基礎知識,有助於促進學研與產業間的對話;未來計畫在醫界雜誌中持續發表細胞治療相關科普文章,藉此發掘有志生技發展領域之醫師先進。同時,也會加強臨床醫師和第一線研發人員合作,加速新藥、新技術的開發進程。
新藥、新技術的開發充滿許多困難與不確定性,包含精準選題、行政管理、專利佈局、財務規劃、投資人溝通等,需要更多跨領域的專業人才加入經營團隊;此外,也需要國家政策引導支持、國際市場的共同參與,才能讓產業永續發展。我們樂見臺灣從醫療服務大國,逐漸成為先進的醫療產業大國。
臺灣在全球資通訊產業位居關鍵地位,台積電更被譽為「護國神山」。隨著醫療科技的蓬勃發展,新冠疫情的推升引領,生技產業逐漸嶄露頭角,在法規方面政府也持續與社會大眾及跨領域專家溝通釋疑,期待再生醫療法案能在立法院獲得實質周全的審查與共識,儘早完備立法程序並公告施行,共同創建生技醫療的護國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