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tary Club of Taipei West

[例會演講]《尋找投資護城河》~禾發資本股份有限公司 王智民 董事長 主講

各位扶輪社的朋友大家好,我是王智民。今天非常榮幸能在這裡和大家分享「尋找投資護城河」這個主題。
我們常說,投資是一場長跑,不是一場短跑。而在這場長跑中,「複利」是最值得我們信賴的夥伴。如巴菲特所說:「人生就像滾雪球,關鍵是找到濕雪和長坡道。」孟格也說:「複利是世界第八大奇蹟,除非必要,千萬不要打斷它。」
舉個例子,大獎章基金從1988年到2018年,年化報酬率將近39%,甚至未扣除績效獎金前高達66%。這說明,只要找到對的投資方向,搭配時間的力量,回報將是驚人的。就像你用10%、20%、甚至30%、40%的複利持續30年,報酬將是幾十倍、甚至上萬倍的成長。


不過,在尋找護城河前,我們得先理解經濟與景氣循環。景氣循環受利息支出、資產價格、建築活動、資本支出及存貨等五個要素影響。
例如:降息會促進投資、推升資產價格、刺激消費與就業,最終拉動整體經濟。
而從總體經濟觀察,我們可採「由上而下」的方式來投資。譬如1980年代的日本、2000年的中國、2020年的印度,都是典型的人口與都市化紅利國家。長期來說,真正驅動經濟成長的,是技術創新與人口結構變化。


但回到選股層面,尋找企業的「護城河」則是「由下而上」的方式。

什麼是護城河?簡單來說,就是企業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維持優勢、獲利並保值甚至升值的能力。
常見的護城河形式:
●無形資產:例如品牌(像可口可樂)、專利(像藥廠)、政府特許(如高鐵)
●顧客轉換成本高的企業:像微軟的Office或蘋果的iOS
●網路效應:例如Facebook、Uber、淘寶
●差異化:像Costco與Walmart的客群定位不同
●成本優勢:例如物流、半導體產業具備規模經濟。


此外,也能用五力分析法來檢視企業的競爭環境,包括供應商議價力、買方議價力、競爭者威脅、潛在進入者威脅與替代品壓力。值得一提的是網路產業。它具有自然壟斷的特性,邊際成本極低、流量集中度高,是目前世界上護城河最深的產業。例如,Facebook因網路效應而快速壯大,京東在張磊大膽投資後取得壓倒性競爭優勢。這些都是壟斷型企業建立護城河的範例。


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半導體產業。像台積電與Intel的差異就在於晶圓廠的資產結構與折舊年限。當折舊結束後,台積電的ROE飆高,顯示資產管理效率的重要性。此外,IC設計類似軟體產業,具有高報酬與邊際成本遞減的特性,但風險也較集中。
然而,我們也不能忽視景氣循環產業的特性。這些產業如航運、鋼鐵、太陽能等,高成長往往來自外部條件,但波動劇烈。因此,這類產業更適合使用PB比或DCF模型評價,而非單純用本益比或殖利率。


接著,我們要談的是評價公司的方法。最常用的是折現現金流(DCF),即將未來20年的現金流量折現回來,加上殘值估算企業價值。這裡面關鍵的參數是EV/EBITDA與折現率。輕資產產業如IC設計與網路業,因資產較輕、資金靈活,常常能達到極高的ROE與回報。
但投資,不僅是數字遊戲,更是心理遊戲。許多人的失誤來自心理偏誤。例如「厭惡損失」,會讓人不願賣出賠錢的股票。「錨定效應」,會讓人困在過去的價格印象中。「羊群效應」,則讓我們隨波逐流,追高殺低。
我們應該思考:「有多少市場資訊是我知道的、但別人不知道的?」這樣的思維,才能讓我們在投資市場中保持冷靜與判斷力。最後要強調,選對產業很重要,但選對企業更重要。要在大市場(TAM大)中找出具有壟斷潛力的企業,並且堅持投資長期複利。我們應優先關注EBITDA與現金流,而非單看EPS。當我們找到一個低風險高報酬的機會,就該勇敢加碼,這是凱利公式的精神。股市短期是零和遊戲,長期則是正和遊戲。選擇正和遊戲的人生,也是在選擇一種持續創造價值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