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正在快速改變全球金融樣貌的主題:「穩定幣」。當我們談到穩定幣,可能有些人覺得很遙遠、很科技,但事實上,現在全球已經有超過2000億美元的穩定幣,在區塊鏈上日夜不停地流動。
這不是一串冰冷的數字,而是真實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金融革命。在世界的許多角落,從烏干達的個體戶、阿根廷的軟體工程師,到越南的跨境電商,穩定幣早就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他們用來買菜、繳房租、支付員工薪水的日常工具。這個市場的潛力有多大?光是跨境支付,就預估有23兆美元的規模。穩定幣,這項問世僅僅十多年的金融科技,正在用驚人的速度,蠶食傳統金融的世界。
什麼是穩定幣?
簡單來說,它就像是區塊鏈上的數位美元。它的核心價值,是透過在銀行儲備等值的法幣資產(例如美元或短期美國國債),來維持其價格與美元1:1的穩定掛鉤。
如果我們把歷史拉長來看,區塊鏈技術最革命性的創新,其實不是發明了比特幣這種新貨幣,而是「重新發明了會計」。過去幾百年,我們的金融世界依賴紙本帳本和層層疊疊的銀行體系來管理資產,資訊不透明、效率低落;而現在,區塊鏈為我們提供了一本全世界共享、即時同步、且不可篡改的公共帳本。穩定幣,就是這本全球帳本上,第一個真正走向主流的殺手級應用。
有人可能會問,台灣的悠遊卡,存入台幣、用
專題演講摘錄
《穩定幣正在蠶食世界?
了解200兆美元的商機》
來消費,這算不算穩定幣?之前兆豐金董事長就曾提出這個觀點。但答案是「不是」。關鍵的區別在於「互操作性」(interoperability)。悠遊卡是一個封閉的、需要許可的系統,店家要成為特約商店,需要經過漫長的申請與審核,而且有各種限制。但穩定幣是徹底開放且無需許可的,它就像數位現金,無論你是誰、在哪裡、做什麼生意,只要有一個錢包地址,就能立刻收付,沒有任何機構可以拒絕你。這就是區塊鏈帶來的根本性差異。
核心應用場景:為何世界需要穩定幣?
穩定幣到底解決了什麼問題?它的使用場景在哪裡?
第一個,也是最核心的應用,就是「跨境支付」。
在座各位如果有過跨國匯款的經驗,一定對傳統SWIFT系統的「慢」和「貴」印象深刻。一筆款項,透過層層的中介銀行,像在迷宮裡轉了好幾圈,花上3到5天才能到帳是家常便飯。而每一層,都要收取高昂的手續費。對中小企業來說,支付一筆海外帳款,可能要被剝掉4%的手續費,還要忍受一週的資金延遲,這對現金流是巨大的壓力。
而穩定幣徹底顛覆了這個模式。它幾乎是即時到帳的,資金的清算和訊息的傳遞同步完成,成本極低。這不只提升了效率,更重要的是它實現了「金融包容性」。過去被傳統金融體系排除在外的許多新興市場,現在他們的企業和個人,可以輕易地繞過昂貴的銀行系統,用極低的成本與全球市場對接。這背後代表的,是非G10國家高達23.7兆美元的龐大市場潛力。
穩定幣的第二個關鍵應用,是作為「價值儲藏」的工具,尤其是在那些經濟不穩定的國家。
印度盧比、阿根廷披索、土耳其里拉兌美元的走勢。在過去五年,它們的價值蒸發了50%、甚至90%以上。
若是生活在一個通膨失控、貨幣劇貶的國家,辛苦工作一輩子的積蓄,可能在短短幾年內就化為烏有。阿根廷的通膨率曾高達三位數,政府嚴格管制美元,人民連保護自己畢生積蓄的權利都沒有。在這種情況下,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就成了他們的「數位美元」,是保護資產不被通膨侵蝕的救生筏。對他們來說,穩定幣不是投機商品,而是最真實、最可靠的儲蓄工具。同樣的故事,也在土耳其、奈及利亞等地上演,當地的年輕人、科技工作者,使用USDT來接收國際薪資,早已是日常。
除了支付和儲蓄,穩定幣還有第三個面向:「金融創新的基石」。
例如「可程式化貨幣」,透過智能合約,資金可以依照預設條件自動執行,不再需要信託機構。想像一下,一筆政府補助款,可以設定成在專案達成特定里程碑時自動發放;或者一筆投資,可以設定成達到某個收益目標時自動獲利了結。這將大幅提升資金運用的透明度和效率。
另一個潛力巨大的領域是「真實世界資產代幣化」(RWA)。穩定幣就像一張入場券,讓非美元市場的投資者,也能方便地、小額地投資過去遙不可及的資產,例如代幣化的美國國債、公司債、甚至是紐約的房地產,真正實現了金融產品的全球化與民主化。
如何參與&結論
該如何開始使用或參與穩定幣的世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透過合規、安全的加密貨幣交易所,用法幣購買,並儲存在帳戶或個人錢包中。
當然,除了實際應用,這背後也代表了巨大的投資機會,無論是投資像Circle、Coinbase這樣的基礎設施公司,或是將穩定幣作為一種另類的美元資產配置,都是值得探索的方向。
總結來說,穩定幣的出現,不僅僅是一項技術革新。它正在為全球金融體系帶來一場深刻的、不可逆的變革,打造一個更高效、更低成本、更具包容性的新典範。這趟旅程才剛開始,未來的監管如何演進、傳統金融機構如何參與,都值得我們持續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