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條龍的體操培訓體系
我是一名高中體育老師,目前服務於台北市立大同高中,同時也是國家隊體操教練。九歲開始練體操後,便與這項運動結下不解之緣。至今,我已經在這條路上走過43個年頭。體操給了我這一生所需,也教會了我紀律、堅毅與永不放棄的精神!而我也用這些信念去雕塑每一位選手,讓他們站上勝利的頒獎台。
然而,光有信念還不夠。多年來深刻體會到,要培養出真正的頂尖選手,不能只是零星訓練、短期應付,而是必須建立「一條龍」的完整體操培訓系統,讓選手從國小開始,就能接受有系統、有目標的訓練,一路延續至高中、大學,甚至進入國家隊。
從創立長春國小體操隊開始,這是我實現夢想的第一步。小學階段是體操訓練的黃金時期,這個階段的選手是身體最柔軟的時期,若錯過這個時期,選手對於柔軟度的訓練會更艱難!除此之外,所有項目的基本功,也要在此階段培養起來。此時也同時培養小選手們的紀律與專注力。這6年,不只是訓練動作,更是訓練態度。
接著,選手們進入我服務的大同高中就讀,大同高中是完全中學,包含國中及高中部各3年,是一個完美銜接國小與高階訓練的中學體操系統。
這6年,是發展難度與競技實戰的關鍵時期。這階段,我們開始在全國比賽展現實力,屢創佳績!也開始進軍國際,在青少年國際賽事奪得獎牌!最困難也最關鍵的一步,是與大學合作,因為選手們開始進軍亞奧運!大學端能否理解我打造的訓練體系,能否配合我的訓練方針,決定我們是否能在亞奧運奪牌的關鍵!所幸這時國家訓練中心發揮了最大的功能!進入大學之後的優秀選手,均可入選國家隊,集中於國家訓練中心訓練。靠著國家的培養,大學端的配合,這群進入國際競爭的國手們,就能更專心的訓練,朝著最高殿堂前進!
這是一條長達16年以上的訓練系統,從兒童到成人,每一階段都精心規劃、密切銜接。縱使篳路藍縷,我仍然一一克服!
代表性選手的故事:信念的見證
體操訓練不是平坦的道路。無數流血、流汗與淚水,是選手與教練共同的日常。在我培養過的選手中,有兩位最能體現「刻苦、求勝、永不放棄」這三種意志力-蕭佑然與鄭丞佑。
蕭佑然,是一位從小就立志參加奧運的選手。他3歲多就開始訓練,不曾有過懈怠。訓練時,他的眼神總是專注且堅定,無論多難的動作都堅持做到最好。他對勝利的渴望遠超過同齡人,每一次比賽,他都當作人生最後一戰來對待。這份強大的求勝意志,最終在2020年開花結果,他成功代表台灣參加東京奧運,實現了兒時的夢想。
另一位選手鄭丞佑的故事,則是一段「永不放棄」的傳奇。在國小五年級時,因手肘嚴重受傷,醫生判定他將無法再從事體操訓練。換作是一般人,可能早已放棄,但他選擇相信自己,也相信教練的判斷,一步步重建訓練計劃,克服身體障礙。到了國二,便在全中運奪下地板與跳馬雙金牌;國三,更達成金牌連霸。他用行動證明,只要有永不放棄的意志,就沒有什麼不可能。
教練的角色:訓練之外的百工百業
作為教練,我的責任遠遠超出訓練場。我要找資源、籌經費、與學校協調訓練時間、安撫選手情緒、與家長溝通,甚至出面募款,為選手們爭取比賽機會與設備。如果我不站出來,這些有潛力的孩子們,可能永遠也等不到實現夢想的舞台。我曾經一個人帶著整支隊伍南征北討,睡地板、吃便當,只為了讓選手能有上場的機會。
那些日子苦不堪言,但也最讓我感到驕傲。開花結果:金牌,不只是數字,而是信念的證明多年來的努力,終於在106年全中運開花結果。
我們創下15面金牌的歷史紀錄,讓體操隊的名字響徹全國。這些榮耀不是偶然,而是多年默默耕耘的成果。
蕭佑然更在成都世大運奪下鞍馬銅牌,鄭丞佑則在塞爾維亞世界中學生運動會拿下跳馬金牌。
這些成就,證明了我們的系統有效,也證明了台灣體操有能力站上國際舞台。
對我而言,全國冠軍只是起點。我的志向是讓選手們以全國冠軍為起點,以亞洲冠軍為階梯,以世界冠軍為目標。而這一切的終極目標,正是–
奧運金牌。
這條路雖長,但我會一直走下去。我相信,總有一天,台灣的體操選手,會在奧運會場上,聽見屬於我們的國旗歌緩緩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