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西區扶輪社

Rotary Club of Taipei West

[例會演講]【70慶週年.藝術美酒共品賞】~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蕭瓊瑞名譽教授主講

分享至

本會第3481次例會,以「慶祝父親節例會歡迎輔導關係社來訪 / 70週年授證紀念Icon暨紀念酒發表會」為題,特邀臺灣美術史學者、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名譽教授,也是本會「文化獎」得獎人的蕭瓊瑞教授進行專題演講。
蕭教授也是此次為本會70週年紀念酒酒標:12幅陳正雄社友抽象畫作,進行文字介紹的作者;透過此次演講,希望協助社友進一步認識陳正雄大師及其畫作背後的意義。


蕭教授首先從臺灣特殊的地理特質講起,350萬年前形成的臺灣島,茂密、古老、巨大的林木,及四周環境的海洋,孕育了臺灣獨特的原住民族文化與藝術。陳正雄從年輕時代即因機緣,投入原民藝術的收藏及研究,先後出版多冊專書;同時,他也是中國西南少數民族文物及清代宮廷服飾的收藏者。
多元的文化藝術收藏,也成就了陳正雄創作的豐富養分。他曾提出「文化基因重組」的概念,認為:藝術創作和生物基因重組的概念一樣,越多元的養份,讓創作產生越豐富的表現與面貌。


從年輕時代,在臺北建國中學讀書時期,便因父親的介紹,追隨前輩畫家李石樵(1908-1995)等人學習繪畫,並從寫實進入抽象;而他的抽象繪畫,幾乎都是臺灣自然林木、海洋,與原民藝術的激盪與轉化。加上他靈活的日語、英語的能力,極早就受到海外藝壇的注目與肯定。1968年(33歲),即應日本藝評家朝日晃之邀,與楊英風(1926-1997)在東京舉行雙個展;1988年(53歲),則獲傅爾布萊特獎金(Fulbright Grant),赴美擔任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訪問學者及駐校藝術家。

 

同時,他也是法國「五月沙龍」的參展畫家,和趙無極、朱德群並稱為「抒情抽象藝術表現的華人三家」。
1992年(57歲),他赴俄羅斯考察藝術,首次接觸俄國東正教教堂中的聖像畫,格狀的畫面結構,加上當時正在興起的電腦視窗科技,讓他展開一系列《窗》的創作;並因此在1997年,獲得義大利佛羅倫斯國際當代藝術雙年展的「終生藝術成就獎」,及「偉大的羅倫佐國際藝術金賞」榮譽,是亞洲第一人;兩年後(2001)再以《數位空間》系列,獲得相同榮譽,成為世界第一人,也是迄今唯一的一人。今日成名的美國畫家大衛.霍克寧(1937-)、保加利亞裝置藝術家克利斯多(1935-2020)、美國雕塑家傑克.昆斯(1955-),都是在他之後得過一次同樣獎章的知名藝術家。


兩岸開放之後,陳正雄多次前往中國各大學進行專題演講,次數之多、範圍之廣,也是兩岸第一人;並擔任多間美術館現代畫展的藝術顧問。由於兩次的佛羅倫斯雙年展獲獎,中國文化部於2003年即邀請他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陳正雄繪畫50年回顧展」;臺灣則在2014年,始頒給他「國家文藝獎」,應是遲來的正義。


陳正雄一生創作勤奮、成果豐盛、受獎無數;此次響應臺北西區扶輪社70週年慶活動,特地精選12幅作品,無償提供作為紀念酒酒標圖案,並搭配精簡的文字說明,其中有詩人的詩作、陳正雄自己的畫語,也有藝評家的分析;僅以詩人羅門多次用詩讚嘆陳正雄創作的其中一首〈輕快與明麗〉的最後一句,作為結語:「春天用明麗換他的色彩、他用線條還春天的輕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