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歌唱是人類的天性
•「歌唱」是人的天賦,與生俱來的本能,所以也是中小學音樂教育中最基本 、最能直接感受音樂的項目。
•古人說「絲不如竹,竹不如肉」,逐字的意思是「彈奏絃樂器不如吹奏竹管樂器,吹奏竹管樂器不如以肉體發聲」,
•進一步的解釋:「音樂的樂趣和感受,彈琴不如吹奏,吹奏不如以身體為樂器的歌唱」
民歌的定義和特色:
1.傳誦於一個族群(或一般民眾)的歌曲,內容簡單易懂,
2.用的是該族群的語言,
3.以口耳相傳方式傳播
4.與生活緊密結合,反映人民的生活情感,
5.例子如工作歌、祭祀歌、婚禮歌、舞歌、歷史頌等
民謠如何從鄉土延伸至殿堂
全世界都有例子-拿坡里民謠、蕭邦鋼琴曲
一、民謠溶入戲曲
二、民謠風的流行歌
三、創作教育歌曲/兒歌/鄉土歌曲選擇
四、民謠改編成獨唱曲-仿藝術歌曲
五、民謠編成合唱曲
六、溶入大型作品(合唱管絃樂、歌劇等)
作曲家郭芝苑、張炫文、蕭泰然、馬水龍
民謠溶入戲曲,
說唱唸歌以及歌仔戲中的:七字仔、江湖調、雜念仔、留傘調。
台語流行歌的緣起
•20世紀初,留聲機的引入台灣
•1910年11月,日本蓄音器商會
(Nipponophon)
•先進口洋樂(如歌劇選曲)、日本歌唱片。
•Nipponophon自1914開始錄製民謠戲曲。
•首先有客家八音、北管、南管清曲、西皮等。
•1920年代,增加了歌仔戲、小曲,如〈雪梅思君〉、〈八月十五〉、〈五更鼓〉等,曲調、伴奏仍是傳統音樂的形式。
電影宣傳歌
•臺語流行歌起源於一部上海電影的宣傳歌
•桃花泣血記1932上海電影海報
•古倫美亞唱片公司
《桃花泣血記》詹天馬/王雲峰作,1932宣傳歌曲-純純演唱(欣賞3),古倫美亞公司製作宣傳歌,廣受歡迎。
七字ㄧ句、句尾押韻的傳統模式。歌詞:
人生親像桃花枝,有時開花有時死,
花有開花再開期,人若死去無活時。
戀愛無分階級性,第一要緊是真情,
琳姑出世歹環境,親像桃花彼薄命。
因唱片大賣 成為第一首大流行的流行歌。
聲調語言
•台語或稱台灣閩南語是一種聲調語言。
•說話時音與音之間至少會形成三種音高。
•另還有入聲陽上聲等。
•誇張的唸誦就會有半唸半唱的效果,甚至形成旋律。
•民歌體系裡本來就存在著唸誦風格的唱曲
作曲家郭芝苑為已失傳曲調的民謠歌詞重新譜曲
編曲方面有數十首;取詞作曲約有30首 :〈嫁何位〉、〈鯽仔魚娶某〉、〈篩米歌〉、〈豬槽駛過溪〉、〈阮要嫁〉、〈指甲花〉、〈打汝天打汝地〉、〈田中央〉、〈一隻山猫仔〉、〈月光光〉、〈一個姓布〉等,音樂屬於創作—民謠風。
郭芝苑(1921-2013)
苗栗縣苑裡人,留學東京,受到法國印象主義、東歐國民樂派,與日本民族樂派的影響。強調民族性,以結合西洋樂曲手法來創作具有本土風格的作品,主張「本土性即世界性,民族性即國際性」理念 。
從鄉野到殿堂的台語歌曲
•簡樸無華
•編曲—小妝點
•模仿民歌風格作歌
•進一步編作—加鋼琴伴奏、多聲部合唱
•結合新詩創作—藝術歌曲、管弦樂合唱
•結合歌者、編曲者、作曲家、觀眾、贊助者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