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文化獎
–台北西區扶輪社2020-2021年度獎勵辦法-
根據原住民族委員會的資料(2020年四月),台灣原住民目前共有16個族群,總人口約有57萬1816人,佔總人口數的2.4﹪。目前,經政府認定的原住民族有阿美族、泰雅族、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雅美族、邵族、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賽德克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等16族,各族群擁有自己的文化、語言、風俗習慣和社會結構,對台灣而言,原住民族是歷史與文化的重要根源,各個族群獨特的傳統文化藝術,是族群尋根溯源與永續發展的核心價值。
雖然原住民傳統樂舞與生活祭儀各具特色,卻因超過30%的原住民分布在山區交通、資訊、經濟和教育弱勢的部落,而所有原住民族群皆處在有語言但無文字的狀態,使得傳統的歌謠舞蹈祭典儀式風俗及語言皆瀕臨失傳的困境;加上山區部落的原住民家庭功能不彰的比例高達40-90%、部落學校普遍面臨師資流動率高、缺乏傳統文化藝術專業師資、教育相關支持系統嚴重不足等困境,凸顯長期留在部落推動傳習教育,並且實際帶領孩子傳承的教師,與積極整合資源作為部落傳習教師後盾的人士,形成產出令人驚艷的「傳統文化藝術、教育成果、族群永續的能量」之台灣文化「驚嘆號」。
一、主辦單位:臺北西區扶輪社
二、獎勵對象:獎勵讓只有語言沒有文字的台灣原住民族群的傳統文化藝術與生活祭儀,得以蓬勃發展且源遠流長的文化藝術教育傳承、推動實踐與典藏發揚之貢獻卓著人士。
三、獎勵方式:獎助金新台幣十萬元整及獎牌乙面。
四、頒 獎 人:
五、頒獎時間 : 2021.03.18
六、獎勵名額:四個獎項,每個獎項各乙名。
七、獎項與定義:
項 目 | 獎項定義 | 身份限制 |
樂舞育才貢獻獎 | 獎勵以個人能力確保偏鄉原住民的年輕學子,在離開學校之後,持續擁有專業的舞蹈訓練與學習機會,致力於原住民樂舞祭儀人才的培育與專業訓練,同時透過對台灣原住民音樂之整理、保存、研究、推廣、創作、表演等培植具潛力之原住民青年。對於爭取國際展演舞台,與透過國際展演交流,對台灣原住民文化的推廣、國際文化地位的提升貢獻卓越者。 | 原住民 |
部落文化復振獎 | 獎勵致力於凝聚部落青年族人,喚起部落重視傳統文化藝術之意識,並且鼓勵青年成為部落榜樣,推動孩子、青年與耆老共學,落實深度的文化傳承復振行動,且具有卓越貢獻事蹟者。 | 原住民 |
文化學術研究獎 | 獎勵致力於田野調查、採集、考據,並且以研究、教學、演出、出版等方式保存與推廣原住民傳統歌謠,對於古謠、傳統舞步、祭典典故文獻等,建立原住民傳統文化之重要文獻資料庫,對族群文化傳承發展產生良好效益者。 | 原住民 |
服務貢獻獎 | 獎勵致力於整合資源,且帶動各界復振台灣瀕臨失傳的原住民樂舞祭儀技藝等支持工作,確保台灣原住民族群與文化永續發展,並成功喚醒社會大眾對於原住民文化傳承與發揚的重視與實踐,對原住民文化藝術的傳承發揚與數位典藏等傳承行動,產生深遠影響者。 | 未限制 |
八、推薦及遴選辦法:
(一) 公告作業
1.時間:2020年八月
2.公告方式:臺北西區扶輪社網站
(二)成立遴選委員會
1.遴選委員會
(1) 對象:由臺北西區扶輪社聘請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2)席次:三席
(3) 名單:孫大川、吳榮順、周明傑先生
2.遴選辦法
(1)委員針對各獎項設獎定義,各推薦2-3名
受理推薦:2020.09.01-2020.09.15
遴選時間:2020.9.22
(2)交叉審議
(3)每獎項各產出一位得獎人
3.遴選原則:
(1)在人才培育與專業領域有特殊成就或貢獻卓越者。
(2)對文化發展、交流或提升國際地位有貢獻者。
(3)舉薦候選人時,需尊重當事人之意願。
4.推薦書格式如附檔
(1)簡歷表
(2)從事研究或展演成果
(3)傑出貢獻或成就事蹟
(4)推薦書(機關團體推薦或個人推薦皆可)
(三)頒獎典禮:
1.頒獎與發表感言 2.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