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tary Club of Taipei West

[例會演講]《川普2.0政策下的 2025經濟展望》~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部 林永智 營運長 主講

2025年4月開始,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全球商品徵收10%基本關稅,並對約60個國家加徵「對等關稅」,此舉使美國對外平均關稅稅率由2.3%飆升至近26%,創百年新高。高盛預估,每上調1個百分點關稅,美國核心PCE將上升0.1個百分點,對經濟造成約8300億美元損失,相當於GDP的2.9%。


雖然台灣半導體、印度藥品與能源獲豁免,但未來仍可能以國安為由加徵關稅。川普2.0上任以來,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震盪,美股下跌、長期公債殖利率上揚,消費信心與投資意願受挫。


美國汽車業首當其衝。外資投資減少,經銷商與地方經濟受創。新退稅政策雖試圖緩解衝擊,但行政負擔加重,特別對中小型供應商不利。若實施25%關稅,每輛車成本將增加4711美元,皮卡車漲價甚至達8000美元。美國本地生產不可行,轉移生產線需數年,導致裁員與外資撤離風險升高。


美國約有1.7萬間汽車經銷商,其中近半販售國際品牌,雇用超過56萬人。關稅政策未依企業在美投資程度做差異化,導致整體產業面臨倒閉與撤資風險。2025年4月29日的新政雖試圖緩解232條款對汽車業的衝擊,但效果有限,反而加重行政與財務負擔。


電動車產業亦受影響。補貼取消、充電站資金中止,加州禁售燃油車政策遭撤回,導致美國EV市占率落後中國與歐洲。若不維持補貼與供應鏈本地化,美國恐失去主導未來科技的機會。


台灣地處地緣政治角力的中心地帶,外銷美國比重很高,企業首當其衝,需迅速調整策略。短期內,建議企業應組成由上而下的政策監控系統與跨部門應變小組,檢視自身產品之組成結構,並重新檢視稅則與原產地認定,確保合規與成本控制。中長期則應思考如何推動市場多元化、供應鏈分散、技術升級與法規合規,甚或考慮投資美國的可能性,提升整體韌性與競爭力。


全球主要經濟體也紛紛針對川普的關稅措施有所回應。歐盟選擇克制,並承諾將擴大對美能源與AI晶片採購;中國雖一開始選擇以強硬之關稅報復來回應,但後續仍礙於實力,表示「將不予理會美方之數字遊戲」,然而,仍很可能採行貨幣貶值之壓制手段,同時以財政刺激應對國內市場,並加速供應鏈轉型與內需擴張;日本除承諾投資美國外,也將強化對東協投資,推動結構改革;韓國新政府除將提供對美投資外,亦將加碼對美能源採購,同時積極推動AI與綠能投資;東南亞則面臨美中選邊壓力,在無法以東協聯盟集中談派,遭美國各個擊破的態勢下,各國將採取增加對美採購 (小麥、波音飛機等) 及基礎建設強化策略,越南並考慮採購發展核電廠。


關稅提升的同時,美國也通過了GENIUS法案,美元穩定幣與CBDC(央行數位貨幣)發展迅速,預估2030年前市值將達2兆美元,對全球金融市場與貨幣政策帶來潛在變革。GENIUS法案要求穩定幣100%以短期國債與現金儲備支持,進一步強化美元在數位金融中的主導地位。


整體而言,川普2.0政策不僅改變全球貿易格局,也促使企業重新思考策略布局與風險管理。台灣企業唯有積極轉型、強化國際布局,方能在變局中穩健前行,掌握新一輪全球經濟重構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