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宇鳳教授目前擔任SPARK Taiwan的主任,該組織旨在幫助縮小學術發現與造福患者的產品之間的差距。她同時也是亞洲SPARK區域委員會主席和全球SPARK執行委員會成員。曾教授曾在美國伊利諾伊州萊克福雷斯特的Chem21集團公司擔任首席分子建模軟體開發人員和藥物開發顧問長達十年。從2004年到2006年,曾教授還在美國馬里蘭州貝塞斯達的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擔任研究員。曾教授的專長領域包括人工智慧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計算化學和生物資訊學。她獲得了許多著名獎項,如美國化學學會創新獎(2012年)和美國化學學會Chemiluminary獎(2013年)、IBM全球獎(2015年)、2020年亞洲生物科技大會「年度創新獎」(2020年)、台灣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2020年)、台灣大學電機系友會科技創新獎(2020年)、台灣未來科技突破獎(2019年)、台灣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2019年)、諾華創投基金導師計劃獎助金(2016年和2017年)、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學術卓越獎(2017年)、台灣國家生技醫療品質獎(2016年)、藥物再利用創新獎(2015年)以及台灣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傑出研究貢獻獎(2013年和2021年)。
人工智慧(AI)近年來已成為一個無處不在的詞彙,吸引了公眾和各行各業專業人士的想像力。雖然其潛在應用似乎無限,但在藥物發現等關鍵領域中AI的實際應用對許多人來說仍然是個謎,包括相關學科的研究人員。為了彌合這一知識差距,並提供AI在製藥研究中的實際應用洞見,我們很榮幸邀請到該領域的傑出專家曾教授進行了一場精彩的演講。曾教授為這次討論帶來了豐富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她在計算機科學和藥物發現交叉領域的工作,使她能獨特地闡明AI如何革新製藥行業。在這場啟發性的演講中,曾教授聚焦於一個具體案例研究:AI在精神分
裂症治療藥物發現中的應用。精神分裂症是一種影響全球數百萬人的複雜精神疾病,長期以來對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都構成重大挑戰。傳統的藥物發現方法耗時、昂貴,且常常成效有限。通過探討AI在這一背景下的應用,與會者對這項技術在解決醫學最持久挑戰之一方面的變革潛力有了具體理解。講座深入探討了AI在藥物發現各階段發揮關鍵作用的方面。這包括了:
1. 靶點識別:AI算法如何分析大量數據集以識別與精神分裂症相關的潛在藥物靶點。
2. 化合物篩選:使用機器學習模型預測哪些化合物最有可能與已識別靶點有效相互作用。
3. 藥物設計:AI如何協助設計具有治療精神分裂症所需特性的新分子。
4. 預測建模:AI在預測候選藥物的療效和潛在副作用方面的應用。
5. 臨床試驗優化:AI如何簡化臨床試驗過程,可能減少時間和成本。
曾教授的演講不僅解釋了這些概念,還提供了她團隊研究的具體例子,說明AI工具在實踐中如何應用。這種方法揭開了AI在藥物發現中常常抽象的概念,使其對普通觀眾易於理解,同時為具有科學背景的人提供了有價值的見解。此外,講座還探討了在藥物發現中使用AI的挑戰和局限性。這種平衡的視角幫助觀眾理解了這項技術的巨大潛力和當前的限制。曾教授討論了數據質量和可用性、跨學科合作的需求,以及AI在醫療保健中的倫理考量等問題。通過聚焦於精神分裂症治療這一具體案例研究,講座為理解AI在藥物發現中的更廣泛影響提供了一個切實的框架。與會者更清楚地了解了這項技術如何加速新治療方法的開發,不僅針對精神分裂症,還可能適用於廣泛的醫療條件。鑑於AI在各個領域日益增長的興趣,這次講座具有及時性和相關性。對於計算機科學的學生和專業人士來說,它提供了一個令人興奮的領域應用視角。對於醫療保健和製藥領域的人來說,它提供了可能很快成為工作不可或缺工具的洞察。對於普通大眾來說,它揭開了一項日益塑造我們世界和健康結果的技術的神秘面紗。總之,曾教授關於AI在藥物發現中的應用,特別聚焦於精神分裂症治療的講座,是對技術與醫療保健最有前景交叉點之一的啟發性探索。
通過將實際應用帶到前沿,這次演講不僅教育了聽眾,還激發了靈感,可能催化這一關鍵領域的進一步興趣和創新。它代表了一個親眼目睹尖端技術如何被利用來解決人類最持久的健康挑戰之一的機會,為那些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複雜疾病影響的人提供更有效治療和更光明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