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西區扶輪社

Rotary Club of Taipei West

台灣文化獎得主

林明福

介紹

文化學術研究獎

設獎定義

獎勵致力於田野調查、採集、考據,並且以研究、教學、演出、出版等方式保存與推廣原住民傳統歌謠,對於古謠、傳統舞步、祭典典故文獻等,建立原住民傳統文化之重要文獻資料庫,對族群文化傳承發展產生良好效益者。

 

得獎人  林明福先生

 

評審評語

泰雅族耆老 Watan Tanga 林明福,2012年 8 月,以泰雅族的口述傳統與口唱史詩項目,獲行政院文化部指定為國家級重要傳統藝術的保存者,他除了能吟唱史詩,還具有口簧琴及縱笛製作、吹奏的傳統技藝,在部落傳統文化瀕臨消失,族語表達日益衰退的今日,更顯珍貴。

 

泰雅族的 Lmuhuw,是指史詩吟唱和口語傳說,透過歌謠吟唱方式,傳承族群起源、族群遷移、祖先遺訓等等,林明福精於泰雅傳統古調 Lmuhuw 即興吟唱,尤其擅長於溯源史詩 Msgamil,不論是族群遷移史的記憶、演唱內容的全面性以及用字遣詞的深度,都能表現出不凡的能力,堪稱泰雅族人遷移史的活字典。

 

曾 任

基督長老教會牧師 40 年

 

現 任

文化部文資局指定「Lmuhuw na Msbtunux(泰雅族大嵙崁群口述傳統)」重要文化資產保存者

 

得獎感言

我這一生自認為只做好一件事情,那就是我完成了牧師 40 年這一個職份。我在 67 歲的時候退休,許多跟我在當時的神職人員,退休後陸陸續續已蒙主恩召,我也一直抱著這樣心情,將來也將接受天主的恩寵,戴上天主賜予那看不見的冠冕,回到祂的懷抱。如今我已 91 歲了,聖經說:『人的年歲有 70,若是強壯可到 80。』我已算是那強壯之人。

 

當年牧師退休後放下教會的工作悠閒了許多,多少也參雜著年老的寂寞。看到現代的進步與子孫們對自身文化缺乏的處境,內心徒生惶恐。於是我開始懷念年少的那一段時光,我祖父、父親、母親、舅舅他們在那個單純的年代裡生活的方式,以及那美好自然環境。清澈溪水中豐富的魚群,在山林狩獵歸來甜蜜的重擔,那些種種,都呈現在我眼前。這些曾經失去的,我努力重新找回,似乎想填補我退休後那莫名的缺角,那份對自身文化消失的遺憾。於是我拾起原來還有的記憶、技能,開始編藤簍、竹簍、製作口簧琴,也開始紀錄過去祖先的生活智慧、祭儀、禁忌、婚姻、耕作方式、傳說等等。另外最讓我覺得慶幸的是,我保留了父親在世的時候,常常吟唱的古調(Lmuhuw),那是泰雅族唯一僅存,用傳唱的方式述說早期泰雅族人遷徙的歷史。我只是單純想要將這些僅存的文化,當作最後的遺產留給孩子們,不希望他們將來成為失了根的泰雅族人啊。

 

但我連夢都沒做過,竟然我還在人世間的時候,得以接受見著那『冠冕』,文化部授予的「無形文化遺產保存者」謂之『人間國寶』。今年又獲得台北西區扶輪社第 66 屆臺灣文化獎,對我而言,真不知要用怎樣的心情接受這份榮耀。我能說的:謝謝有心人的提攜吳榮順教授 鄭光博博士,更要感謝主辦單位長久以來為台灣所做的貢獻,今天給予我這份榮耀。

 

成就歷程

身為台灣原住民,親身經歷時代劇烈變遷,跨越日據與民國時期,一生有三個正式的名字:泰雅族名 Watan Tanga,日治時期的日本名:千山義男,再來是 19 歲時取的漢名:

林明福。童年時代已是日本在台統治趨於穩定狀態,國民教育也已正常施行。當時因姑姑Yagu Hola 嫁給漢人定居在萬華,因此經由姑姑的申請,在當時台北萬華屈江國民小學從二年級插班就讀。17 歲時結婚,婚後跟著祖父一起生活,那是一段重要的里程碑,從那時知道許多關於泰雅族的生活習俗、文化歷史,直到現在還會講述與祖父相處的那一段歲月。

 

民國 48 年,已有六個孩子仍被徵召入伍,中心結訓後直接移防到金門,823 炮戰才結束後的台海戰役,煙硝味猶未散開。民國 40 年初,來自國外的宣教士進入山區,被選為傳道人的培訓人員,到聖經學院進修幾年後,從此踏上了傳道人的生涯,這是人生的轉捩點。 牧師一職退休後,在家開始從事自己想作的事情,並熱中於教授關於泰雅文化有形無形的文化資產,深怕來不及將這些東西傳承給後代。從祖父還有自己父親處學習很多的手藝,削竹皮、藤皮再製成各式各樣的藤簍、竹簍、網袋……等等這種需要技巧的工夫,甚至也製作或彈奏口簧琴。這些手工藝在 40 年前有了塑膠製品後,就不再有族人想學習製作了。總認為,人類的文明產物對土地環境影響所付出的代價太大,現在的垃圾都充斥著無法分解的

 

塑膠類,竹、藤器具使用壞了可任意丟棄,原始材料回歸大地,等於回到屬於自己原生的環境,分解後成為有機質,但文明的產物卻嚴重汙染土地與環境。

 

小時候常聽父親吟唱 Lmuhuw(口述傳統),因此常在耕作的時候自己邊耕田邊大聲學習吟唱。然後在進入傳道人的時候,我已經開始跟外國牧師學習用羅馬字書寫族語,所以在我退休之後,就有時間開始記錄 Lmuhuw(口述傳統)的內容,希望未來能傳給我的孩子們。然而,現在的時代,大部分的年輕子弟都已無法聽懂或會說自己的語言(泰雅族語)了,要能學 qwas lmuhuw(口述傳統)這般難懂的古老遺產,更是困難。其實泰雅族社會早在50 年前就再也沒有看到有族人傳習這一項無形文化技能了。2013 年開始,這項熄滅了 50年的文化傳承再度點燃,未來希望從這一把火苗蔓延開來,傳知給泰雅族的子孫們,讓他們知道,甚至有機會學習,曾經有這麼一段清楚的口傳歷史。

 

具體貢獻事蹟

(一)“lmuhuw”直譯是「穿梭」的意思!具有穿梭時空追溯源頭的意義。lmuhuw(史詩吟唱 口述傳統) 的吟唱形式是透過簡單的音符,以自由吟唱的方式兩方耆老互相對話(吟對)你來我往,有一點像古代漢民族詩人「吟對」的味道。「吟對」的內容包含閒聊、時事、祖先的訓勉及祖先流傳的遷徙史料等淵源…。其中最有歷史意義的是─民族起源與遷徙、訓誡的部份,也就是 lmuhuw(口述傳統)裡祖先流傳的歷史 msgamil(溯源)部份。

 

(二)lmuhuw(史詩吟唱 口述傳統)本來只是早期族人耆老閒暇小酌彼此閒聊時的一種對吟(吟唱)的古老音樂形式,並不會刻意去解釋 msgamil(溯源)這個部分。但是 msgamil(溯源)的內容,其實就是在述說泰雅族在過去數百年間的歷史。現在的原住民族最缺乏的就是「歷史」論述,而這一段的口述吟唱就是泰雅族人的歷史依據。

 

(三)如今時代可以藉由數位典藏,不論未來族人後代,因為受到主流文化的影響,不再熟悉自己的語言文化。但從 lmuhuw(史詩吟唱 口述傳統)的典藏資料,仍略可知曉祖先留下的古老歷史與口述流傳 Lmuhuw。